【生醫所】高醫、中山攜手發表高氧水抑制幽門桿菌研究成果
【生醫所】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癌症研究組織(IARC)將幽門桿菌列為胃癌的第一類致癌物質,過往臺灣幽門桿菌盛行率甚至高達50% 以上,然幽門桿菌對抗生素治療所產生的抗藥性,成為全球醫學界的最大難題。
由高雄醫學大學與國立中山大學攜手,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2024 年消化系聯合學術演講年會」上,發表論文《高濃度氧氣水對於幽門桿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讓全球對幽門桿菌治療向前邁出一大步,相關研究論文更將在國際醫學期刊上正式發表。
臺灣十大癌症死因中,消化系疾病就占了四項,包括大腸癌、肝癌、胃癌及胰臟癌等,因此如何保肝、健胃、護腸,已成為民眾關心的重要議題。由「臺灣消化系醫學會」及「臺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共同主辦的「2024 年消化系聯合學術演講年會」,齊聚逾千名國內外消化系專家學者,探討消化系醫學最新發展趨勢及研究成果,期能幫助國人遠離癌症威脅。
113 年臺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會長,現任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幽門桿菌被證實會造成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胃黏膜腸化生)最終造成胃癌。目前在臨床上治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幾乎都是在對付幽門螺旋桿菌,且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療。
一開始抗生素可有效消滅幽門桿菌,但約有10% 的病患長期服用抗生素會出現抗藥性,需從第一線抗生素改換到第二線、第三線用藥,甚至常用抗生素都無效,必須使用更強效的抗生素,此為全球醫學界在治療幽門桿菌的最大難題。
郭昭宏院長表示,此次由高雄醫學大學與中山大學共同研究,因幽門桿菌喜愛強酸、低氧的生長環境,研究團隊就反其道,使用高濃度的含氧水來改變環境,讓幽門桿菌不易生長甚至死亡,歷經多年研究終獲驚喜成果。實驗數據顯示,在水中加入高濃度氧氣可有效抑制幽門桿菌達到80% 以上,而臨床治療上,幽門桿菌數量多寡與用藥是否有效直接關聯。
研究團隊還發現,高氧水對「高抗藥性的幽門桿菌」同樣有效,這是最重大的發現,可使用高濃度的氧氣水輔助抗生素來抑制幽門桿菌。論文共同作者,中山大學生醫所博士生陳建安表示,在這項實驗中,他先是負責培養幽門螺旋桿菌,再研究高氧水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抑制效果。他進一步說明,日常生活中的水含氧量約3~5PPM,團隊透過技術將其提高到40PPM 來抑制幽門桿菌,是日常水的10 倍,實驗數據顯示可抑制80%幽門螺旋桿菌的數量。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右起)、臺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邱正堂、國立中山大學生醫所博士生陳建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