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後醫系】劉勃佑助理教授與英美大學合作發現自體免疫性貧血的腸道微生物相生物標記

  【後醫系劉勃佑助理教授提供】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劉勃佑助理教授與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獸醫學院、賓州大學獸醫學院,以及英國倫敦大學皇家獸醫學院進行跨國合作,發現腸道微生物相與狗的自體免疫性貧血之間的複雜關係。該研究成果發表於《Animal Microbiome》期刊(2023年影響因子:4.9,獸醫科學類排名第5/167),並在美國獸醫血液學和輸血醫學會(Association of Veterinary Hematology and Transfusion Medicine – AVHTM)2024年第二期電子報中獲得專文報導。

  本研究聚焦於狗的兩種常見自體免疫性貧血,包括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症,這兩種病症在人類自體免疫性貧血中也相當普遍,然而其確切的致病因子仍不明確。基於此,研究團隊鎖定對宿主免疫系統發育有重要影響的腸道微生物相,探討其對自體免疫疾病發展的風險。本研究採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對患有這些疾病的狗在不同階段(初診以及治療後的2週和8週)的糞便微生物相進行分析。研究納入了21隻患病狗和13隻健康對照狗,提供了自體免疫性貧血相關腸道菌相變化的全面視角。

  本研究最引人注目的發現是,健康狗的微生物相中,密螺旋體屬(Treponema spp.)顯示出顯著的保護作用。儘管同屬菌種中的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是梅毒的致病菌,這項研究顛覆了我們對該菌屬的傳統認知。此外,研究發現患病狗中的腐敗性梭菌(Clostridium septicum)和潛在病原性的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顯著增加,闡明了腸道微生物相失衡(生態失衡,dysbiosis)對自體免疫疾病發展的影響。此研究結果對疾病的病程提供了新興的見解和證據,亦為診斷工具和治療策略的研究開闢了新的途徑。

論文全文參閱:https://animalmicrobiom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42523-023-00268-2

美國獸醫血液學和輸血醫學會專文報導:https://avhtm.org/i4a/doclibrary/getfile.cfm?doc_id=23

瀏覽數: